中國廉政文化歷史故事 | 亦廉亦嚴鄧伯道(十一)
鄧攸(?—326),字伯道,平陽襄陵(今山西襄汾東北)人。他小時以孝著稱,被中正品評為灼然二品,出任吳王文學,后歷任太子洗馬、東海王可馬越參軍、吏部郎、河東(治今山西夏縣西北)太守。
鄧攸為人清慎和氣,平易簡樸,貞正寡欲。他從小成為孤兒,與弟弟居住在一起。起初,他祖父鄧殷有賜官,命令鄧攸接受。以后,太守勸鄧攸辭去王官,準備推舉他為孝廉,鄧攸說:“這是出于先人所賜,不可改變?!彼グ菀婃傑妼④娰Z混,賈混把別人的訴狀及情況拿給鄧攸看,讓他做出決斷。鄧攸不看,說:“孔子說:聽理訴訟我與一般人一樣,應該做的是使人不進行訴訟?!辟Z混十分欣賞,把女兒嫁給鄧攸為妻。司馬越的弟弟司馬騰出任東中郎將,請鄧攸任長史,又請他出任河東太守。晉懷帝永嘉末,鄧攸被石勒俘虜。然而石勒一向忌恨太守等高級官吏,聽說鄧攸在營中,派人騎馬去召他,打算殺死他。鄧攸到達石勒門前,門吏正是鄧攸為郎時的部下,認識鄧攸,鄧攸就求他找來紙筆,給石勒寫上一封書信。門吏等石勒高興時,呈上鄧攸的書信。石勒賞識鄧攸的文辭,才沒有殺死他。
石勒的長史張賓先前與鄧攸是鄰居,很看重鄧攸的名望節操,于是向石勒推薦鄧攸。石勒把鄧攸召到帳下,與他談話,談后很高興,就以他為參軍,給他車馬。石勒每次外出征伐,就把鄧攸安置在車營中。
石勒夜間禁止點火,違犯者要處死。鄧攸的車子與胡人相鄰,胡人夜里失火燒毀車輛。官吏來調查,胡人就誣陷鄧攸。鄧攸自知無法與他爭辯,就回答說是因弟媳婦服藥,必須把酒溫熱而引起失火,石勒知道后,下令寬赦鄧攸。
以后胡人深感鄧攸的恩德,捆上自己去見石勒,以辨明鄧攸的冤情。而且胡人暗中送給鄧攸馬、驢,但鄧攸一物不取。胡人們聽說后,無不嘆息敬服鄧攸。
晉元帝以鄧攸為太子中庶子。當時吳郡沒有太守,有許多人覬覦這個職位,元帝把此職授給鄧攸。鄧攸自己運載著米到吳郡赴任,不接受俸祿,只是飲用吳郡的水而已。當時郡中正鬧饑荒,鄧攸上表請求朝廷允許開倉振貸,朝廷還未答復,他就果斷開倉拯救饑民。尚書臺派遣散騎常侍桓彝、虞(馬斐)慰勞饑民,察看地方官員的政績,于是他們就彈劾鄧攸擅自開倉出谷。不久,朝廷下詔原諒鄧攸的做法。鄧攸在吳郡政治清廉,法紀嚴明,百姓歡悅,成為東晉中興時期著名的好太守。以后,他聲稱有病而離職。吳郡中常置備有送迎官員的錢數百萬,鄧攸離開吳郡時,一錢也不接受。百姓數千人牽住鄧攸的船進行挽留,使船無法行駛,鄧攸于是暫時停住,到半夜時開船離去。吳郡人唱歌謠說:“心如打五鼓,雞鳴天欲曙,鄧侯拖不留,謝令推不去?!卑傩盏缴袝_乞求再留鄧攸一年,未得到允許。鄧攸被任命為侍中。一年左右,轉任吏部尚書。他平時只吃蔬菜,穿舊衣,但經常周濟別人的困乏。他性格謙順和氣,善與人交往,不分貴賤,一視同仁。
晉元帝永昌中,鄧攸代替周囗為護軍將軍。晉明帝太寧二年(324年),王敦起兵造反,明帝密謀起兵,就遷鄧攸為會稽太守。起初,王敦征伐京都之后,朝廷內外的軍兵數目每個月都要向王敦報告。鄧攸在接到調任命令后已離職在家,不再掌管護軍事務,但有與他關系不好的人,誣告鄧攸還把軍兵的數字報告王敦。明帝聽到,但不相信,將鄧攸調為太常。當時明帝要到南郊舉行祭天儀式,鄧攸有病,不能侍從。明帝到鄧攸家探望他的病情,鄧攸帶病勉強出來行禮。有關機構上奏鄧攸不能去參加南郊的祭天儀式,卻能在道邊行禮拜見皇帝,鄧攸的官職因此而被免除。過了一段時候,他被任命為尚書右仆射。
成帝咸和元年,鄧攸去世,成帝追贈其為光祿大夫,加金章紫綬,并以少牢的規格對他進行祭祀。